王志东和新浪

本文最后更新于:August 10, 2017 pm

说起新浪,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微博。没错,微博如今在国内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谁又能想到,在17年前,这家公司还因为互联网危机而解雇了身为CEO的创始人,并免去其董事身份。而这个遭遇了乔布斯老爷子那般被扫地出门的厄运之后,再也没能回到自己创办的公司。

这个人,就是王志东。

1、莞中学霸,北大才子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五十年前。

1967年,那时,文革才刚刚开始,国家的经济还是一片荒芜。在广东虎门的一个小农村里,随着婴儿的啼哭声响起,这个世界又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王志东的少年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了。不过好在父母两人都是教师,家里住的是单位的房,虽然不可能每顿都有肉吃,但是赶上运气好的时候,杀只鸭子,全家人可以吃两星期。至于那些高档的生活用品,就更加不可想象了。

捡块砖头,拾个木块,这就是王志东小时候的玩具。家里只能给他一个放瓶瓶罐罐的小柜子,毕竟除了他,还有三个孩子。

幼年的艰苦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业,小学时就因为连跳两级升入初中,而获得学校的特许,能自由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父亲也因此奖励了他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电烙铁,这在王志东的无线电生涯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就读东莞中学(高中)时,他不仅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兴趣班,后来还因设计了一种教学演示用的高阻电压表而获得了一个教学仪器比赛的第一名。

1984年,王志东考入了北大无线电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而王志东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有点意思了。

当时刚入校,学校组织新生参观机房,老师一边演示一边问有谁学过。在当时的中国计算机可还是稀罕物件儿,出身贫困的王志东身处在东莞这样的小城市(当时),自然是没有见过的。但身边好几个北京上海的同学都说学过,王志东不知咋滴就跟着说学过。而他又正好站在前面,老师就让他上去操作一下。之后就是脸红脖子粗,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件事不但没有打压王志东的斗志,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输的精神。自学一个月后,王志东以不错的成绩提前考试并通过这门课程。在让老师惊讶之余,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

1987年,王志东还没毕业,但是却已经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关村搞些小买卖。

踏上中关村这片孕育了中国互联网雏形的土地,本以为在学校学得差不多的王志东感觉找到了第二个大学。他进入了一家小公司,一个人从头拼到尾,拉客户、谈判、讲价、签合同、装货、调试、配软件、培训、收费都要自己来。而正是这些在他的同学眼里看来“不搞学问、赚点小钱、特俗”的经历,给他在客户、同行和技术等方面夯实了基础。

毕业之后,王志东在方正和新天地公司待了一段时候,最后进入了四通集团,成为了四通利方公司的总经理。

而四通利方,正是新浪的前身之一。

2、网景上市,泡沫初显

1995年8月9日,硅谷一家创始资金只有四百万美元的小公司——网景,在华尔街上市的几个小时后,瞬间成为了二十亿美元的巨人。网景的上市,瞬间引爆了美国大众和华尔街。通用动力公司花了四十三年才使市值达到二十七亿美元,而网景,只用了一分钟。

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策展人马克·韦伯如是说道。

“网景公司的上市证明,一个基于万维网的公司,可以引起商界的重视,这是互联网繁荣的开始。”

网景一夜崛起的神话,再加上当时雅虎的成功,杨致远成为新美国梦的象征,互联网技术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惊人速度与庞大规模,整个硅谷都为互联网而疯狂。

在互联网的飓风中,整个硅谷都忙得人仰马翻,脑子也没办法再理性地思考了,很多人都失去了方向。果敢与理性著称的风险投资家们,在这股前所未有的气氛中,变得盲目而疯狂。

“我想上市,像苹果的乔布斯一样。“王志东说。

“你现在没办法上市,要经过几个步骤:调整业务方向、管理架构、融资等等。”摩根斯坦利银行的一位董事总经理回应。

“那你们能帮我吗?”王志东问。

“你的公司请不起我们!”对方答道。

这是1995年7月发生的一幕,当时王志东正赴美寻求风险投资。而摩根斯坦利银行就是帮助网景成功上市的那家投行。

1995年底,王志东应IBM邀请,第三次访美。

前两次访美,每次他都要带一大箱子的科技杂志,他甚至还想在硅谷设立一个办事处,这样便能有一个能够了解世界的通道。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他的想法。

第三次访美时,王志东用一个存贮在一个附在科技杂志封底的软盘中的上网账号,在美国酒店的房间里利用电话线第一次连上了网络。王志东当时就意识到:这样的技术一旦被推广开来,人们猎取信息的速度、数量和便捷性,都会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就像相对论里提到的‘虫洞’一样,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可以被瞬间穿透,而这一浩大的工程一旦展开,自然会带来无限商机!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安迪·格罗夫曾说: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触了互联网之后,从在方正做程序员开始就在做中文平台的王志东对于软件技术的想法发生了裂变。他认为,如果把软件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将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产生一系列新的应用,这就是下一个风口。

事实证明了王志东的预判是正确的。今天,那怕只是你手机上的一个计算器APP,都可能需要联网获取汇率信息来帮助你完成货币转换。

而当时的王志东认为:互联网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他们有可能去打破旧的体系。中国IT业怎么做都是在微软的阴影下,就是把微软拿走还有其他公司,作为一个后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新的游戏规则出来的时候,自己和竞争对手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各自的优势也就发挥出来了。

1996年4月29日,四通利方的 www.srsnet.com 中文网站正式开通。

四通利方想成为华人首选资讯网站的构想渐渐浮现出来。

3、四通华渊,新浪面世

“当时特别担心,这要是吵翻了,人家一生气不开车送我,恐怕就要一个人客死在美利坚新大陆了。”

在回忆当时自己赴美和华渊网谈判合并事项时,王志东调侃道。

当时,四通利方想成为华人首选资讯网站,华渊网(Sinanet)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强劲对手。但是,有意思的是,四通和华渊尽管都看对方不过眼,想要消灭掉对方,但却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把对方吃下。

98年9月,王志东和华渊网CEO姜丰年在北京会面,30分钟后,姜丰年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合并的想法,而王志东也表示不排除任何形式的合作。

实际上,当时占有中国大陆市场的四通想要进军美国和台湾市场,而占有美国市场的华渊网想要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狭路相逢,两者必有一战。更何况旁边还有着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杀入局的雅虎。

尽管在合并谈判过程中波折重重,但是王志东还是凭借着中国大陆市场巨大的潜力,使得合并方案按照他的设想进行。

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曾说:恰当的名称本身就是广告。

而新浪,正是如此。

合并后的网站英文名确定为Sina,而当时的员工则根据音译确定中文名为“赛诺王“。当时印刷品即将交付印刷,而王志东却对姜丰年说:“等一下,明天我给你回音。”第二天,他告诉对方一个名称:新浪。

4、新浪模式,赴美上市

1999年,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已经在红红火火地运营着,没有人提出它们的生存有法律上的问题。但在它们酝酿出境上市时,需要得到包括信息产业部、证监会等部门的审批,而这些犹如潜藏的定时炸弹一般的合规问题突然爆发,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浪。

在当时的中国,有着这么一条规定: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一律不允许境外各类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已兴办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经营或者参与经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吸引外资参股经营。

尽管在2001年12月11日,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的要求,信息产业部决定废止上述的规定。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新浪筹划赴美上市的那段时间里,王志东白天要去信息产业部的办公室给主管领导们解释互联网和新浪的情况,晚上还要回到公司和律师一起研究新浪的股权结构、资本、现金、人流、架构等等。

最后王志东想出来一个模式:一个公司没法上市,那就分为三个,其中做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留在国内,不上市;上市的是美国公司,不在中国做互联网业务。

这就是后来被包括搜狐、网易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使用的新浪模式。

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被初步认可的方案是:一是要把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的运营权交到国内公司手里;二是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必须是个全中资公司,上市公司在国内公司里不占任何股份;三是合约本身必须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

而根据新浪最后文本的招股说明书中,上市的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拥有四个全资子公司:香港注册的利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香港网站的香港新浪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加州注册的新浪在线(Online,包括北美和台湾两个网站)、以及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新浪有限公司。

其中上市主体的全资子公司之一利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由它控股97.3%和四通集团下属的北京四通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建立了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一个技术服务公司,和国内的ICP公司仅发生商业协议关系。同时,另在国内注册成立一家北京新浪互动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四通利方向国内ICP提供技术服务,而国内ICP以双方商定的价格购买服务。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一下新浪模式,这在商业上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上市模式,在这里碍于篇幅,小七只能简述一下)

实际上,新浪当时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新浪赴美上市时,已经将关键业务剥离。虽然还是和拆分出来的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对于崇尚简单的投资者来说还是过于复杂。这必然会导致其上市筹措资金的能力被削弱。但王志东表示:尽管对投资者来说有遗憾,但这是当时他们可以拿出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2000年4月13日11点,新浪开始挂牌交易,每股定价为17美元。当日以20.875美元收盘。当天交易额共达684.79万股,大约筹得资金6600万美元。

新浪总算是赶上了赴美上市的末班车,而迎接他们的,是更大的危难。

5、泡沫破灭,扫地出门

2000年,全世界都在兴奋地庆祝着新千年的到来,而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却悄无声息地降临了。从3月10日开始,纳斯达克指数在长达两年时间里,狂跌百分之七十八。七千五百亿美元的资产和六十万个工作岗位蒸发,只有不到一半的网络公司活过了2004年。

进入2001年,新浪股票价格一路下滑,跌破2美元。董事局的董事们纷纷抱怨新浪的财经状况,称王志东应该为这一状况负责。但其实当时整个互联网泥沙俱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许多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企业CEO的经营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总有肤浅无知的董事会幻想着能够通过换帅之举来扭转乾坤。

据芝加哥当时一家统计机构统计,进2001年2月一个月,各大科技公司离职的CEO高达119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曾经高高在上的CEO也变得朝不保夕。

而王志东,也没有例外。

2001年6月1日,新浪董事们决定免去王志东的CEO及董事身份。

王志东事后回忆:得到自己被解职的消息,有三个强烈的感觉。一是震惊,二是感觉被出卖了,三是想回家,想回到中国。

“互联网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创造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影响全球的波澜,史无前例。辉煌的泡沫盒破碎,是互联网这个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种表达。”

——摘自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

后来的新浪还是挺过了危机,而王志东再也没有回到新浪,而是创办了点击科技。

王志东认为点击科技是他的另一个孩子,他说:以前攀登过几个高峰,现在终于你有机会去攀登一次新的高峰,这样人反而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到了春天更重要的是你要更努力地去耕作,你不把握好现在这个机会,错过这个机会的话,到了收获的季节,你有可能就一无所有。

不论如何,作为如今互联网的受益者,我们都应该向曾经的互联网元老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